李鴻然,男,回族,,祖籍河南,1940年12月出生于青島,。1962年我校中文系畢業(yè)后留校任教,曾擔任我校中文系主任,。1988年調海南大學文學院工作,。曾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理論,、美學概論,、唐詩研究、魯迅研究等十多門課程,。他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學的研究,,并對民族文學這一學科的開拓與創(chuàng)建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任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首任秘書長,、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副理事長?,F為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海南優(yōu)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為人師表樹楷模
在高等教育第一線,李鴻然教授已經工作了四十三年,弟子眾多,。每一年過節(jié),,尤其是教師節(jié)時收到學生寄來的卡片就成了他郵箱里的“負擔”。
從我校畢業(yè)后,,李鴻然留校任教,,曾經擔任我校中文系主任。在此期間,,他就是湖北省文教戰(zhàn)線的先進人物,,先后當選為省青聯(lián)委員、省人大代表等,。
1988年,,李鴻然調至海南大學文學院工作。他到海南任教十余年間,,連續(xù)被評為海南省優(yōu)秀教師,、最受歡迎的老師、優(yōu)秀黨員,、師德標兵等,。
李鴻然先后講授過《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理論》,、《美學概論》,、《魯訊研究》、《唐詩研究》等十幾門課程,。在高等教育工作崗位上,,面對一屆又一屆不同專業(yè)和不同層次的學生,他既認真?zhèn)魇趯I(yè)知識,,也注意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他始終堅持既教學生讀書,又教學生做人,,同時始終堅守“正人必須正己”的原則,,在思想品德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樹立做人與做學問的榜樣,。
1996年9月19日晚,,海南二十年未遇的18號強臺風突襲海口,,氣象臺未能預報,,正巧李鴻然當晚有全校公選課《唐詩賞析》。他披上雨衣,,冒著暴雨趕向教學樓,,到教室門口時已經全身濕透,水流如注,全體同學深為感動,,報以長時間熱烈掌聲,。第二天早上臺風大作,暴雨更烈,,李鴻然有中文專業(yè)《文學理論》課,,因未得到停課通知,他照舊冒著狂風暴雨走進課堂,。由于平時對學生要求嚴格,,學生也都頂風冒雨按時進課堂聽課。強臺風吹壞了教室的玻璃,,教室外和天臺上的雨水灌進教室和走廊,,但師生堅持講課聽課,并未停止教學,。他這種嚴格要求自己,、不怕艱難、嚴守工作崗位的精神在廣大學生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1995年他被評為海南省優(yōu)秀教師,,1998年被評為海南省高校優(yōu)秀黨員,1999年被評為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稱號”,。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他還獲得了中國教育基金會頒發(fā)的“孺子牛金球獎”,,這是一個意在獎勵“對中國教育事業(yè)有超卓貢獻的教育工作者”的全國性獎項,李鴻然教授是當時海南省所屬高校中唯一獲此獎項的教師,。這也是所獲獎項中他最看重的,,可視為他43年來投身教育的一項莫大的榮譽。
廉潔從教,,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是李鴻然從教的基本原則。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當送禮似乎成為風氣時,,他在家門口貼上了“歡迎同學來訪,然而凡攜帶各種禮物及有損師道物品者,,謝絕來訪”,。此事一時傳為佳話。這種決絕態(tài)度,,學生們深感欽佩,。
另外,李鴻然對經濟困難的學生時常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1997年,,“孺子牛金球獎”的萬元獎金,,他分文未取,全部捐給了經濟困難的學生,,在廣大師生中產生了良好影響。九十年代后期,,李鴻然家中上有90歲的老岳母,,下有3歲的小孫女,老少四代八口人,,因此請了一個來自農村的小保姆,。后來得知小保姆在農村已高中畢業(yè),是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無法讀書時,,李鴻然及妻子劉菊英經過認真商議,,決定為小保姆代交學費,讓小保姆一邊幫忙一邊讀書,。小保姆萬分感動,,發(fā)奮讀書,三年后畢業(yè)于海南大學文學院旅游專業(yè)成教班,,以相當不錯的成績獲得了大專文憑?,F在這位小保姆出身的大學生在南京一家大醫(yī)藥公司工作,與李鴻然夫婦親如家人,。在李鴻然夫婦看來,,這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自己是大學教師,,不能讓在身邊的高中畢業(yè)生因經濟困難而失學,。
孜孜探尋展鴻圖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長期處于中國文學版圖的邊緣地位。新中國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作為文學藝術百花園中奇葩的少數民族文學迅速發(fā)展,并在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增進民族團結和共同進步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崛起與繁榮成了20世紀后半葉中國文壇的輝煌景觀之一。然而長期以來我們對少數民族文學,,特別是對當代的少數民族文學的認識和研究卻相對滯后和缺失,。許多優(yōu)秀的少數民族作家、作品還不為人們所熟知,,學術研究也不夠深入,。
李鴻然很早便對少數民族文學產生了濃厚興趣。1962年,,他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學院中南分院(即今中南民族大學),,畢業(yè)后留校工作,。在這期間,他致力于民族文學研究,,開始了對民族文學的發(fā)展進程,、重要文學現象、潛在的民族心理的探秘過程,。1986年,,由他主編的《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被學界稱為新時期以來“當代文學史的代表作”之一,著名作家,、評論家張炯稱他和同仁們的工作“在開拓和創(chuàng)建這一學科方面功不可沒”,,該書遂被作為高校的教材。李鴻然作為這一學科的帶頭人,,十幾年來一直不敢松懈,,潛心研究,銳意探索,,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學的土壤,。
1988年,李鴻然舉家來到了海南島,。在海南大學擔任了一段時間的中文系主任后,,他辭掉了職務,當起了專職教授,,一邊教書,,一邊著手寫作?!皝砗D系闹饕康木褪菫榱藬[脫行政的羈絆,,潛心于學問,完成我這輩子的夢想,,這里人際關系的單純,,非常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能讓人保持良好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和適當的時空距離,,更好地進入到一種純然的精神境地,,與你所需要靠近的心靈達到一種和諧?!彼麤Q定獨立撰寫逾百萬字的《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論》,,力爭在風格和理論構建方面有大的突破。
面對廣闊深邃的少數民族文學,,他深有體會和感觸:“研究少數民族文學實為不易,,你必須面對各種嚴峻的挑戰(zhàn),不要說完成一部高質量的專著,,就是撰寫一篇像樣的論文,,你也得克服一系列局外人無法想象的困難,,諸如時空距離、語言阻礙,、文化屏障等等,。” 與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一樣,,研究少數民族文學,,需要具備深厚的學養(yǎng),付出大量的心血,,傾注強烈的感情。
整整八年的時間,,他將自己鎖在海南大學家中的書房里,,拒絕一切熱鬧的交際和可以帶來虛名的光環(huán),潛心寫作,。這八年,,他沒有雙休日和年節(jié),也沒有所謂的“黃金周”,。四十余年的知識儲備,,二十余年的重點研究,加上長達八年的馬拉松式寫作,,這部巨著于2002年6月完成初稿,,2004年10月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李鴻然畢生的夢想和追求終于如愿以償,。
然而在“駿馬獎”這一耀眼光環(huán)下,,李鴻然卻依然保持著謙遜的學者本色和風范。談到研究少數民族文學的體驗和感悟時,,他說:“少數民族文學如同大海,,無比深厚與廣闊,即使窮畢生精力研究,,所知也是有限的,。”他不稱自己為研究少數民族文學的專家,,謙稱自己只是算進入了少數民族文學這一領域,,其治學態(tài)度可見一斑,讓人肅然起敬,。
李鴻然在完成或超額完成教學工作量的同時,,堅持不懈地進行科學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出版獨著,、合著十五種,。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學評論叢刊》,、《新文學論叢》、《民族文學研究》,、《歷史研究》,、《新華文摘》、外文版《中國文學》及其他海內外報刊上發(fā)表各類學術論文一百二十余篇,。其中有的獲國家或地方性獎勵,,有的被譯為多種外文介紹到國外學術界。目前,,他正在進行中國作家協(xié)會確定的一個重點扶持項目的研究,。
華章初就獲殊榮
2005年4月25日,《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論》首發(fā)式暨研討會在人民大會堂河北廳舉行,。中宣部,、國家出版總署、中國作協(xié),、中國社科院等主要領導和專家出席了會議,,與會專家贊揚“《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論》是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的百科全書”,“填補了以往文學史寫作的空白和缺陷”,,“在文學,、文化、政治上的意義都是非同尋常的”,。
2005年7月,,李鴻然憑借煌煌130萬字的巨著——《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論》榮獲全國第八屆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評論、理論集獎,,并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界和中國文壇引起了強烈反響,。《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華讀書報》、《文藝報》,、《民族時報》,、《民族文學》、《民族文學研究》和不少網站紛紛發(fā)表資訊與文章,,稱之為民族文學的“巨著”,、“碩果”、“里程碑”,、“必讀書”,、“準百科全書”,、“集大成式的著作”。
李鴻然在掌握豐富翔實的資料的基礎上,,懷著對少數民族作家和少數民族文學事業(yè)的深厚感情,,知人論世,以獨到的見解兼顧審美的,、歷史的標準,,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無限壯美的畫面,。他讓讀者目睹了浩如星海的詩人及詩作,,領略了如長河般的小說畫卷,飽覽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散文,、報告文學和絢麗多姿的少數民族戲劇及影視文學,。
《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論》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分為上下兩卷,,共三十四章,,130萬字,,上卷為通論,,下卷為作家作品論。論中有史,,史中有論,,史論結合,可謂相益得彰,、自成體系,。上卷通論八章,論述了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的歷史語境,、現實空間,、寫作資源、文學關系,,當代少數民族作家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藝術追求,以及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的特殊品格,、整體風貌成就,,并從不同角度系統(tǒng)地闡釋了它的發(fā)展軌跡、主要理念,、經驗教訓及其對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貢獻,。下卷作家作品論涉及中國當代文壇上200余位有影響的少數民族作家及其代表作,對其中一些代表性的作家有比較深入和見解獨到的論述,。一言以蔽之,,《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論》是一部具有相當學術價值的巨著,,是李鴻然從事民族文學研究積二十年功力的碩果,也是迄今為止論述作家作品較多又挑選比較嚴格,、涵蓋年代達半個世紀的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論方面的一部巨著,。它的出版標志著我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界的一項可貴收獲,對我們下一步提高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深度,、廣度,、高度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李鴻然對整個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共建所做出的重要理論貢獻也必將載入史冊,,流傳千古,,散發(fā)出璀璨奪目的光輝!
作為一名少數民族文學史論專家,,我們看到了李鴻然的博學多才,、治學嚴謹、堅持不懈的學者風范,;作為一名奮斗在高等教育戰(zhàn)線上的教育工作者,,我們看到了他為人師表、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