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校友柳忠秧,、龔蓋雄以“詩意城市與詩意人生”為主題,,結(jié)合巴蜀文化與荊楚文化的兼容性,給我校師生上了充滿詩意的一課,。本次講座在學術(shù)交流中心潤良報告廳舉行,,學工部、校友辦,、校團委等單位的相關(guān)負責人員也聆聽了講座,。
柳忠秧是湖北校友,對荊楚文化有著獨到而深刻的研究,。他從《離騷》、《楚辭》引出了荊楚文化的燦爛,。當提到楚文化對他的影響時,,他風趣地說:“我是一個文學逃兵,從下海到從政到回歸文學,,酩酊大醉時看到岳陽樓的那一刻才是幡然醒悟的起點”,。他指出,本質(zhì)是心態(tài)的問題,,應當擁有詩意的心態(tài),。當回歸現(xiàn)實的時候,城市的環(huán)境往往不盡人意,,面對燈紅酒綠的城市,,他告誡同學們,應“耐得住寂寞,,經(jīng)得起貧窮,,經(jīng)得起誘惑,坐得住冷板凳”,。他還當場模仿湖南方言朗誦了一首《卜算子·詠梅》,,惟妙惟肖,爆笑全場,,另外一首長篇史詩《圣美丹江》更是流動著荊風楚韻,,觀眾掌聲不斷。
有巴蜀鬼才之稱的龔蓋雄則以巴蜀文化為陣地,,講述了自己與詩歌的淵源,,揭示了詩歌的真諦就是自由。他指出,,詩的語言應該富有想象力,、藝術(shù)性、原創(chuàng)性,,甚至能夠療傷,,具有神奇的力量,。詩歌是萬物的語言,詩意的生活就是對自然智慧的認可和組合,,對自然生命應培養(yǎng)自己的敬畏之情,。談到詩歌、寫作的教育問題時,,他放下話筒,,走到觀眾中間大聲疾呼,“應試教育讓人越來越不喜歡寫作,,我們應該高度重視“三生教育”——學會生存,,學會生活,熱愛生命”,。他還指著一位同學的條紋T恤當場創(chuàng)作一首打油詩,,稱其為“斑馬帥哥”,引得全場掌聲,。
據(jù)悉,,校友講壇迄今為止已辦2期,第一講于2012年11月舉行,,前往聽講的眾多師生給予了好評,。

校友柳忠秧(左)、龔蓋雄(右)作客“校友講壇”,。 冉憲婷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