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在校醫(yī)院領導班子和工會組織的精心籌備下,,職工子女研學活動收獲滿滿,。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跟著家長,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體驗”模式,,參觀學校民族學博物館,體驗食堂美食,,認識中草藥,,制作防蚊香囊,學習急救知識和技能等,度過了快樂充實的一天,。
上午9時,,校醫(yī)院院長龔艷、工會主席唐曉和本院職工及孩子們一起前往民族學博物館,。博物館講解員向大家講述了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精美的文物帶著歷史的沉淀,與現(xiàn)代科技手段結合,,通過動與靜,、平面與立體等多種陳列形式,展示其獨特的魅力,。孩子們被各式各樣的服飾,、器具等深深吸引,感受它們蘊含的厚重文化和精神力量,。參觀完展廳,,孩子們又參觀了博物館里的田園設計和建筑形態(tài),每人都獲贈了一份博物館精美文創(chuàng)禮品書簽,。孩子們興奮地打開外包裝,,里面是56張書簽,每張書簽都有一個民族的簡介和唯美插畫,。

參觀民族學博物館,。余芳攝
中午,孩子們集體到食堂就餐,,體驗校園飲食文化,。食堂師傅特設了專門窗口,供孩子們挑選美食,。脆皮基圍蝦,、川味粉蒸肉、番茄炒雞蛋,、醋溜土豆絲,、奧爾良雞腿、青菜燒豆腐……一道道美食讓人食欲大增,,主打一個讓孩子們吃得飽吃得好,。進餐時,后勤保障處領導還鼓勵孩子們實現(xiàn)“光盤”,,從小樹立勤儉節(jié)約的觀念,。
中醫(yī)藥文化博大精深,傳承和創(chuàng)新都需從娃娃抓起,,從小事做起,。午休過后,,給孩子們安排的“小事”是學習中醫(yī)藥知識,自制防蚊香囊,。校醫(yī)院中藥房的醫(yī)師們提前將各種中藥材樣品分類擺放在桌面,,貼心地寫上名稱。中醫(yī)技師馬萍通過生動的動畫介紹了香囊的起源,、發(fā)展和文化內涵,,并對本次香囊所用到的中草藥材料,如艾葉,、紫蘇,、薄荷、丁香,、白芷等逐一進行介紹,,普及夏季養(yǎng)生的相關知識,并指導孩子們辨別這些中藥材的名稱和功效,。接著,,在醫(yī)務人員的指導下,孩子們仔細選取藥材,、裝袋,、壓實,、打結,,親手制作出屬于自己的“驅蚊香囊”。他們拎著花色各異的香囊,,興奮地揮舞著雙臂,,開心極了。

制作香囊,。余芳攝
本次研學活動充分發(fā)揮校醫(yī)院的特色和優(yōu)勢,,根據孩子們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和挑戰(zhàn),開展了“小兒應急救護技能”醫(yī)學科普活動,。公衛(wèi)醫(yī)師楊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小兒呼吸心跳驟??赡馨l(fā)生的原因與危害,以及黃金4分鐘搶救的重要性和心肺復蘇的操作方法等,,并借助人體模型讓孩子體驗操作要領,。此外,還科普了溺水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孩子們興致高漲,爭相操作模仿,,學得很投入,。

體驗心臟復蘇術,。余芳攝
“醫(yī)務人員平日工作忙碌,夜班或急診更是讓陪伴時間打折,,今天的活動,,把快樂帶給孩子,把放松帶給職工,,定會在他們的人生記憶中留下美好難忘的一天,。”龔艷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