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體育學院在校體訓中心舉辦“促三交,,共發(fā)展”優(yōu)秀學生代表民族團結進步分享會,,邀請體育學院2015級學生王衛(wèi),、2018級學生歐陽妮娜、2020級學生李酉凱,、2020級學生易晗作分享,。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體育學院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出席,,體育學院全體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體育強國實踐班成員參加活動,。
“其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我們的學習生活很近,做好我們學生的‘本職工作’,,把專項練扎實,,就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最大的青春貢獻。多讀書,,從閱讀歷史中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積極參加志愿活動和民族文化交流活動,了解社會現(xiàn)實和民生問題,,拓寬眼界,,在交流中促進相互了解和認同”,參與西部計劃于新疆基層工作兩年,、現(xiàn)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攻讀法學碩士的王衛(wèi)以他在新疆工作的經歷與感受中提煉出要兼顧好學業(yè)和民族團結,。
作為校國旗儀仗隊隊長的李酉凱以自身經歷與愛國精神為主題,與在場師生分享如何擔負起新時代賦予青年的重任:“從2021年開始,,學校要求每天進行升國旗儀式,,這是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應深刻認識自身所面臨的時代際遇和歷史責任,,將個人夢與中國夢結合起來,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斷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推向前進,。”
2023年春季退伍士兵,,原服役于海軍鄭和艦的易晗說:“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團結奮進才能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如果說人民軍隊是捍衛(wèi)祖國安全的堅定力量,那么民族團結則是國家自身強大的必要保證,。我們學習和生活在中南民大,,更能夠去感悟民族團結的魅力和能量,。我想去參加西部計劃,,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看一看?!?/p>
第24屆研究生支教團西藏分隊成員,,現(xiàn)服務于西藏山南乃東區(qū)中學的歐陽妮娜于線上分享了自己的收獲:“將滿一年的西部行,不僅是我終生難忘的志愿服務經歷,,更是為我提供了感受‘學為人師’的豐沃土壤,。要有敢于嘗試的勇氣,要敢于給自己機會,,也要敢于去嘗試,;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堅定目標,,路上的坎坷就都只是短暫的波折,;要堅持自己的選擇,堅持比完美重要,,敢于承認自己的不完美,。”
體育學院學生張炘迪在會后感慨:“民族團結是時代發(fā)展的基石,,作為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務的大學生更要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只有大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守望相助,,才能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長盛不衰?!?/p>
“體育精神是我們的優(yōu)勢,,要在更多場域內將體育精神繼承創(chuàng)新發(fā)揚下去;個人夢應當與中國夢緊密結合,,將體育精神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高度融合,。優(yōu)秀學生代表的分享是我們育人成效的生動體現(xiàn),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同學以不同的視角在不同的領域作出應有的貢獻,?!斌w育學院院長郝家春表示。
據(jù)悉,,本次“促‘三交’,、共發(fā)展”優(yōu)秀學生代表民族團結進步分享會是體育學院第三屆“炫中華”傳統(tǒng)體育文化節(jié)的特色活動之一,,旨在教育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促進各民族學生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團結統(tǒng)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講好民族團結故事?!办胖腥A”傳統(tǒng)體育文化節(jié)活動開展周期為每年的4月—6月,,本屆活動圍繞“弘揚傳統(tǒng)文化、增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道中華之美,,美中華之道”人文素質提升,“尋韻民大傳統(tǒng)體育活動嘉年華”等專題活動展開,,堅持以立德樹人,、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傳統(tǒng)體育文化基因,,積極探索體育精神融入鑄牢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現(xiàn)路徑,強化體育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積極作用,,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發(fā)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