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孟凡云
職務/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通訊地址: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院
E-mail:329206196@qq.com
一,、學習和工作簡歷:
(一)學習經(jīng)歷
1.1982.9-1986.7:就讀于蘭州大學歷史學;
2.2002.9-2005.6:就讀于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
(二)工作經(jīng)歷
1.1986.7-2005.8,在內(nèi)蒙古昭烏達蒙族師范??茖W校(現(xiàn)內(nèi)蒙古赤峰學院)任教,;
2.2005.9-至今,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任教,。
二,、科研及成果
(一)主要研究方向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邊疆區(qū)域開發(fā)史
(二)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
1.2008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毛南族歷史與現(xiàn)實調(diào)查研究》;
2.2013年,,主持中國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中國節(jié)日志·毛南族分龍節(jié)》,;
3.2014年,主持國家民委課題《人口較少民族傳統(tǒng)文化保護和傳承研究》,;
4.2023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古代燕山—長城區(qū)域交通線路上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5.2023年,,主持國家民委社科一般項目《林爽文事件研究》,。
(三)代表性科研成果
1.《〈萬歷武功錄〉研究------以蒙古人物傳記為中心》,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年,。
2.《〈萬歷武功錄?哈不慎列傳〉的史料辨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3.《〈萬歷武功錄?黃臺吉列傳〉的史料辨析》,,《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4期,。
4.《論把汗那吉降明事件與“遠人請貢”》,,《民族研究》2008年第6期。
5.《論明代毛南族譚姓“輕”組織的屬性》,,《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6.《從史源學角度判斷佯僙諸史的史料價值》,《貴州文史叢刊》2011年第2期
7.《從居住功能視角看黎族“隆閨”的空間文化生產(chǎn)》,,《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9年第3期,。
8.《羈縻與經(jīng)制:宋朝在南丹州地區(qū)統(tǒng)治政策變遷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21年第3期,。
9.《從俺答求貢文書之書寫、交涉看明蒙間的群體認同》,,《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22年第4期。
三,、教學及成果
(一)主講課程:
1.《中華民族史》,,本科生;
2.《異彩紛呈的民族文化》,,本科生,;
3.《中國簡史》,本科生,;
4.《中華民族史》,,研究生;
5.《北方民族交往交融史專題》,,研究生,。
(二)教學成果:
1.2018年,主講的《異彩紛呈的民族文化》課程入選首批湖北省高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2.2019年,,主講的《異彩紛呈的民族文化》課程入選首批國家一流課程。
四,、各類獎項
1.2003年11月,,論著《遼代后妃參政現(xiàn)象考略》被評為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七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2.2007年調(diào)研報告《關于廣西,、貴州兩地毛南族認同感的調(diào)查報告》獲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調(diào)研報告三等獎,;
3.2019年,“異彩紛呈的民族文化”混合式金課教學改革獲得湖北省教育廳,、湖北高校課程共享聯(lián)盟“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教學改革案例”優(yōu)秀獎,;
4.2020年,主持的“融合信息技術的民族學專業(yè)課程思政改革實踐研究——以《異彩紛呈的民族文化》課程建設為例”獲得國家民委教學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