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黃 駿 畢業(yè)學校:清華大學 學 位:博 士 職 稱:副教授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傳播、傳播思想史,、 新媒體與網(wǎng)絡傳播等 |

|
學習,、工作經(jīng)歷: ●2021年6月博士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2015年8月-2022年8月在武漢市社會科學院文化與歷史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2015.08),、助理研究員(2018.10); ●2022年9月至今,,任教于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一、學術著作
◆《武漢記憶之場:建筑,、大江與城市生活史》(合著),,2022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學術論文
(一)城市傳播與記憶方面
1.黃駿:《虛實之間:城市傳播的邏輯變遷與路徑重構》,,《學習與實踐》(CSSCI),2020第6期,。
2.黃駿:《作為媒介的交通設施:武漢長江大橋的國家符號與城市記憶(1954-2018)》,,《新聞界》(CSSCI),2019年第11期。
3.黃駿,、趙煌:《作為媒介的交通節(jié)點:江漢關的傳播功能與城市記憶》,,《媒介批評》(CSSCI),2022年總第13輯。
4.黃駿:《影像武漢:青年亞文化群體的地方認同》,,《當代青年研究》(CSSCI),,2017年第2期。
5.黃駿,鄧飆:《全球地方感在媒介方言傳播中的考察》,,《學習與實踐》(CSSCI),2017年第2期,。
(二)傳播思想史方面
1.黃駿:《傳播是觀念的交通:查爾斯·庫利被忽視的運輸理論及其當代啟示》,《新聞與傳播研究》(權威,,CSSCI),2021年第3期,。
2.黃駿,徐皞亮:《無人機航拍技術的進化溯源:基于麥克盧漢“媒介四定律”的思考》,《文化與傳播》,2019年第5期,。
3.黃駿:《“信息自由流通”理論發(fā)凡》,,《重慶社會科學》(CSSCI),2016年第7期。
4.黃駿:《新聞產(chǎn)生機理觀察:從精確到數(shù)據(jù)》,,《重慶社會科學》(CSSCI),2015年第9期,。
(三)新媒體與網(wǎng)絡傳播方面
1.黃駿,陳雪薇:《城市形象、用戶生成視頻與傳播效果——對抖音平臺武漢城市話題挑戰(zhàn)的內(nèi)容分析》,,《新媒體與社會》(CSSCI),2020年第1期,。
2.黃駿,徐皞亮:《“我曬故我在”:移動傳播時代的青年游客凝視與自我建構》,《當代青年研究》(CSSCI),2021年第5期,。
3.黃駿,彭蘭:《無人機傳播應用發(fā)展報告》,,載于《全球傳播生態(tài)藍皮書(2019)》,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
4.黃駿:《智能媒體時代的技術批判與新盧德意象》,,《新媒體公共傳播》,2019年第2期,。
5.黃駿:《流動的鄉(xiāng)音:社會化媒體下方言短視頻的傳播模式》,,《文化與傳播》,2018年第3期,。
三、科研項目及采納情況
◆主持并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社會化媒體環(huán)境下城市形象傳播效果與提升路徑研究”(19CXW020),。
◆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物質性’視野下傳播理論的發(fā)展路徑與新進展研究”(21CXW023),。
◆撰寫研究報告《加快發(fā)展沉浸式文化旅游業(yè)態(tài),以消費創(chuàng)新促進新消費集聚發(fā)展》,,報告獲武漢市副市長簽批,。
◆撰寫研究報告《武漢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先行區(qū)總體構想》,報告被武漢市委宣傳部采納,。
◆參與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托課題“武漢市文化和旅游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項目成果獲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批復通過。
◆參與武漢市外辦委托課題“武漢市國際化水平提升計劃(2017-2020年)”,項目成果被武漢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采納,。
四,、獲獎情況
●第三屆青年新媒體學術研究“啟皓獎”,優(yōu)秀學術獎,。
●2014年度湖北省新聞獎,,三等獎。
●2014年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