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yè)技術水平與師德修養(yǎng),,為教育教學賦能,,落實托管幫扶工作,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提質增效,8月29日,,武漢市五里界小學領導及老師一行來到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學習交流。
上午10點,,教育學院康翠萍教授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新時代基礎教育理念與遵循》為主題,,從高質量發(fā)展出發(fā),圍繞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從何而來”,、“2022年新課標給我們提供了什么”,、“新時代小學教師如何提升能力”這三個問題對教師們開展培訓,鼓勵老師們進行政策解讀,、關注改革,、落腳實踐,講座深入淺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啟發(fā)教師思考,,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下午1點,,教育學院教師與五里界小學的老師們聯(lián)合開展了教育研討會,。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科目,劃分了綜合,、語文,、數(shù)學、英語四個學科分會場,,圍繞科目教學,、跨學科、學校特色文化建設,、家校合作,、教學評價等問題開展交流。研討會分別由康翠萍教授,、姚林老師,、周迪芳老師,、周菁菁老師、陳亞凌老師在741會議室等地主持召開,。
研討會上,,五里界小學教師們圍繞所教授的科目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在研討會上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方面的困惑以及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案例分享等,,期間教育學院老師對于這些問題結合五里界小學的實際情況給出了引導性的建議,并對創(chuàng)新性的見解與實踐給予了肯定,,積極鼓勵開展教學實踐與課題研究深入結合,。




下午2點半,武漢市五里界小學領導及老師一行參觀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它是我國第一座以“民族學博物館”命名的專業(yè)性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民族學博物館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陣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基地。老師們認真聽取工作人員講解,,切身感受到56個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此次培訓與研討活動,讓五里界小學的老師們既收獲了教育理論知識又增強了教育教學能力,,為后期托管項目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