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教育學院主辦的學術講座:“善良人格的心理結構與效應機制研究”在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多功能會議室15-741舉行,。本次講座由上海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張和云主講,,楊文嬌老師主持,。

(講座現場)
張老師從自古以來人格的探尋為切入點,,逐步深入到善良人格的心理結構探索與效應機制研究,。首先,,張老師介紹了中國人的善良人格是一個包括誠信友善、利他奉獻,、寬容和善、重情重義的二階四因子結構,。接著,,張老師通過使用認知方面的研究方法探究善良人格的作用和影響,幫助同學們理解商量善良人格對個體行為的“推”和“拉”的作用,。最后,,張老師指出了個體的善行表達與外在環(huán)境的關系,并提出了善行表達的整合理論模型,。
現場學生踴躍跟張老師進行學術交流,。此外,張老師作為2006級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杰出校友,,分享了自己的學習和學術成長經歷,。在談到對同學們的建議時,,張老師運用認知學習理論中的潛伏學習實驗,說明學習評價不能僅僅依賴于短期的表現,,應該考慮到學習可能具有潛伏性,,學習成果可能在一段時間后才顯現。張老師告誡大家養(yǎng)成規(guī)律作息,,強調規(guī)律的學習和生活對個人發(fā)展成長的益處,。
張老師的學術報告不僅讓同學們對人格產生深刻的思考,而且同學們從他的成長經歷中也汲取了更多的力量和鼓舞,。